1
第一次知道阳老师,是在微博或是豆瓣上一个朋友的转发,然后关注。
当时的印象标签是资料狂人,信息来源多且专业,值得收藏和mark。后来看到了他的博客,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博主,资料详实,文笔干净利落,值得好好读。
2
几年前阳老师开始在线营业,开课收徒,基于对博客质量的信任,就交学费,学着老师买书,写博客,做大作业,已经四年。一年一门课,每一门课都完成了一次蜕变。
有时候觉得辛苦,三十多岁,搞工作,搞娃,还要上”夜校“熬夜做作业。
有时候感到庆幸,有这样的宝藏存在,让你挖掘到人生和智趣。
有时也猛然警醒,自己相差甚远,只能不断追随和模仿。像拙劣的画家,先模仿表面,多次反复看出模式和层次,最后才看清像素颗粒级别的美妙。
3
怎么去形容老师的文章?微言大义,常看常新。
第1次看,对老师文章的印象是,干货好多,先马克
第2次看,是我要查阅一些资料,我可以从这个地方去找
第3次看,从上下文中又发现其他精彩的片段,继续马克
第4次看,终于看到散落在段落各处的,带着光芒的理论和文采
记得要回头再去读。
4
随着学习频次和深度增加,越来越觉得,阳老师的渊博,会帮你打开一扇一扇的殿堂。
这种信念会越来越强,不要懒惰,不要怀疑,往前走就是了。会有不断的风景,在下一站等着你。你需要做的就是坚持硬核学习,像做俯卧撑一样去学习,像跑马拉松一样去学习。
有些地方看不懂,或者因为不懂没有关注到是常有的。对阳老师的新读者,我的建议和推荐是,第一眼看不懂得时候,不要觉得说自己看一遍就会看得很明白,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,就去实践吧。你会再回头,也期待你不停的回头,发现新的精彩。也不停的在行动中,让自己的认知更强劲,心智更开阔。
5
这本书在文笔的组织和创作上,体现了语言的表现和美感。框架上,体现了对人生关键模式的思考和提炼。但它最有价值的使用方法,其实是一本最小行动手册。
你不一定要从头到尾,逐字逐句看完所有的内容。找到一个行动点,就实践起来。不用担心,他会说服你。行动之后可以再回头看看,可能会在书中的其他地方,又找到优化行动的线索。不用担心,你会被说服。
关于人生要如何过的话题,你可能会抗拒,你可能有自己的主见,听很多道理也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。只一个人的经验和观点,确实是有偏颇的。而这本书,不是围绕个人经验开展,说教模式的说明书,而是老师旁征博引了上百篇文章,几十本经典,提炼出的的模式。经得起科学主义的推敲和证伪,体验和反馈。
更进一步说,促成有效的行动,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。过好这一生,真的是重要的事。有好的老师引导你到对的路,不断精进,更有效能的学习,更有幸福感的生活,是好事,是幸事。
ChangeLog
2019-11-08 初稿